綠樹成蔭的校道、極具異域風情的建筑、碧波蕩漾的相思湖,初入校門的張云發便深深喜歡上這個綠意盎然的校園。
張云發來自廣西桂林市興安縣,是文學院2018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泰語班的學生,同時也是一名中共黨員。他將“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作為座右銘,自律勤勉。2020—2021年國家勵志獎學金、連續三年的校級獎學金、連續兩年的“三好學生”和優秀班干等獎項是他拼搏努力的印證。

走進相思湖校區圖書館的8樓閱覽區時常能發現他專注學習的身影。在圖書館明亮的燈光下,張云發坐在桌前,一頁頁地翻著學習資料,指尖握著黑筆時不時地在紙上書寫,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復習課堂筆記、識記單詞、戴著耳機練習聽力……這些都是他在圖書館的常態。
“我沒有什么特殊的學習方法,只是對所學的感興趣并保持了求知欲。”張云發在大一時的成績并不是很理想,但他沒有選擇“躺平”。而是在課堂上,他積極參與討論,認真做筆記;課后他更加努力,不斷總結和反思。“在大學英語課堂上,趙維偉老師會設置答題環節,我經常會積極舉手搶答。”張云發回憶道。
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教室、食堂、宿舍、圖書館四點一線,除了必要的活動,他把時間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張云發不僅注重夯實專業知識,還不斷提升英語能力。他堅持在學習軟件上自學英語,大學期間,他考了4次英語六級,成績從415分提高到497分。張云發在分享四六級英語考試經驗時說道,“多刷題,多積累同義替換詞匯,聽力注意關鍵詞,閱讀部分可以先看題目再在原文中尋找答案。”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張云發不僅學習努力也樂于助人。”他的同學韋寧寧回憶道,“當時,我和幾個同學對一道有關現代漢語詞綴辨析的題目不太明白,我發信息詢問張云發。由于線上討論不太清楚,他便立刻騎著自行車到國教樓和我們一起討論。”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學習之余,張云發主動加入中諾教育集團、新東方教育學校等教育機構積累經驗,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教學中。
2021年1月,張云發在桂林興安縣的中諾教育集團兼職初中語文教師,主要講授病句修改、古詩賞析和作文等內容。冬日的室外,冷風呼呼的吹著,每天早上8點他從家里騎著自行車前往工作地點。“我一般會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加強他們對問題的理解。”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以一對一的形式進行輔導。期間,張云發輔導了五位學生,他們的語文成績均有明顯的進步,其中一位初一學生的語文結業考試成績在短短的時間里從70分提升到94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名老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化繁為簡的能力,還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并且善于表達。”張云發談及教學感受時說道。
“大學時期要樹立明確的目標。”初入大學,帶著對文學的熱愛和結合實際情況,張云發在初入大學時便決定以廣西民族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作為考研目標。定下目標后,他時常瀏覽本校研究生院的信息,請教老師和前輩的考研經驗,準備充分的考研資料。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自2021年9月開始,張云發全力以赴地投入備考。“上午9點或者10點我一般會復習公共課、政治和英語,中午伏在桌上休息,下午復習專業課,晚上寫題。”隨著圖書館閉館的音樂漸停,張云發才逐一收拾資料,背著書包離開。在努力之下,現在他成功被廣西民族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錄取。
“本科期間我的理論知識不夠扎實。奮斗不止,研究生期間我會繼續拼搏,將專業知識更好地融合到實踐中。”張云發坦言道。大學時光轉瞬即逝,未來他將繼續在漢語國際教育的道路上潛心學習,奮發向上,探索新的旅程。(實習編輯:農婷婷 校對:閉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