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區域國別學·北京論壇2025”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該論壇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主辦,區域國別研究中心、區域國別學院承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區域國別學研究分會學術支持。廣西民族大學校長韋仕珍教授應邀參加論壇并發表題為“區域國別學學科建設的廣西民族大學探索”的主旨演講。

“區域國別學·北京論壇2025”現場

廣西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韋仕珍教授發表主旨演講
韋仕珍指出,廣西民族大學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六十多年來持續深耕東南亞區域國別研究,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區域國別學建設模式。學校以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為基礎,構建跨學科研究矩陣,持續聚焦東盟相關議題;積極打造《東盟黃皮書·東盟發展報告》《東盟參考》等區域國別學學術品牌產品,并主動“走進東南亞”開展田野調查,不斷增強“留學民大”品牌影響力;堅持“東南亞語種+”與“專業+非通用語種”,強化國際化辦學,積累了深厚的人脈與學術資源。同時,注重學術期刊建設與現實應用相結合,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助力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深入合作和命運共同體建設。
會議期間,廣西民族大學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聯合主辦了“東盟國家政治文化與公共治理研究分論壇”,分論壇上下半場分別由學校葉興藝教授和陳丙先教授主持,并邀請李晟、魏建平等專家進行學術點評。
本屆論壇延續其推動跨國界、跨學科、跨領域對話與合作的宗旨,致力于為全球區域國別學者、專家、政策制定者及企業界人士打造一個開放、多元的交流平臺,以服務首都國際交往中心建設與對外合作,促進中外人文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論壇吸引了來自中國、俄羅斯、意大利、匈牙利、哥倫比亞、巴西等國的300余名專家學者、政府部門代表、國際組織官員以及商業與媒體界人士參與。與會者學科背景涵蓋政治學、經濟學、文學、傳播學、管理學、歷史學等多個領域,充分體現了區域國別研究的廣泛社會影響力和現實價值。(初審:陳丙先 復審:李建瑾 終審:孫壽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