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通訊社報道】與東校區相比,西校區雖然沒有較為厚重的歷史積淀,卻擁有著先進的硬件設施。在不知不覺中,西校區的基礎設施更加的完備,文化氣息也更加濃郁……四年逐夢之旅中,學子們在學習中成長,校園也在點滴中完善。不論是硬件,還是軟件,西校區正以它新生的力量在一點點融合、變化中成長,用自己特有方式展現獨特的魅力。“厚德博學,和而不同”,西校區與東校區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在夢想和青春的道路上,創造屬于民大的魅力文化。(編輯:韋欣 校對:李欣瑾)

綠蔭是我們對大學校園和生活的憧憬。懷抱書卷,漫步在園中林蔭道上,可以看到,校車迎面駛來,又隨風而去,就這樣融入環境的顏色。校車代步,成為西校區學子通往南門和東門最新的交通方式。

校友橋,是崇左校友回贈母校的一份厚禮。正在施工修筑中的校友橋從一堆石沙到逐現雛形,再到屹立湖岸之上,供人行走……它一天天,在師生的見證之下成長,也見證著西校區的發展。

在陽光微露的晨曦,讀書、背單詞、吟詩詞,或者是在夜色漸深的月夜,約上好友,或暢談人生,或抒發理想……于是,路邊的桌椅,是西校區學子學習和閑暇時休閑身心的好去處。


路標指引方向,路標就是方向,它用自己的方式為過往的人導航。

書中曾言,“曲徑通幽”。相思湖畔、藝馨樓后,新鋪的小路在一顆顆不大不小的鵝卵石拼成的圖案下綿延伸向藝術的殿堂。

當井蓋被繪上色彩鮮明的圖案,它不再只是單純的醒目,是文化氣息的營造,更是關于安全的最溫馨的提醒。

一處新建成的小廣場,低調地隱藏于藝馨樓正后方。它的橙紅之色,與音樂廳、藝馨大樓相互融合。它面朝相思湖,與練聲的學子一起,迎著朝陽“盛放”在湖堤一畔。

放眼望去,在同學們通向東門尋找美食的路上,偶爾可見校園涂鴉。曾經路過的那面墻,現如今已經成功“整容”,由單色白幻化成一墻多彩的涂鴉文化。


在這里,學子們有了一個實踐的平臺,他們把理論付諸于實踐,在這里播種智慧,在這里創新創業。

圖書館大廳內的書吧,為在圖書館學習的同學們提供奶茶、面包、蛋糕等飲料和食品,細小之處的設置為學習營造了一個輕松的環境。

西北窗口,匯集了來自西北之地的美食:雜醬面、臊子面、混沌……天南海北的飲食與廣西融合,各色各異的特色美味在這里得以匯聚一堂,滿足來自五湖四海學子的味蕾需求。

食堂一角,設有教職工就餐區。就餐劃分,并不是一種阻隔,是學子對老師和知識的尊敬,是學校對文化的尊敬。

食堂的墻面、柱子上,幾臺電視正在播放著關于體壇的新聞,為來這里的師生提供視覺服務,讓就餐生活添加一抹亮色。

宿舍增加了門禁,保證同學們宿舍生活的安全。

“湖邊行走,注意安全。”這樣一句簡短的話語,讓人倍感溫馨。漫步在這樣的湖畔邊,賞一眼景色,便含著幸福的感覺。

微微夕光,校園一隅,還有那“讀書廊”陪伴我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