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材料與環境學院顏東亮教授團隊與深圳大學張培新教授團隊合作在鋅離子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A chemical sewing enabled all-in-one control interface for robust zinc metal anodes”為題發表在材料學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這是我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第一通訊單位在該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成果。

論文發表網頁界面
顏東亮教授團隊與張培新教授團隊合作,提出了通過化學裁剪的方法制備無機有機雜化人工保護層,以解決目前鋅離子電池存在的析氫析氧反應,枝晶生長和電解液的腐蝕等問題。此保護層具有柔韌性,可以輕松彎曲。因此,它能在機械應力作用下抑制樹枝狀突起的生長。此外,該保護層的外表面由疏水鏈組成,可阻止水分子進入,從而抑制鋅金屬的腐蝕。保護層中豐富的Si-OH鍵作為親鋅位點,可加速鋅離子的移動。同時,Si-OH鍵容易與電解質中的水形成氫鍵,從而抑制析氫析氧反應。由于多種功能基團的協同作用,所構建的人工保護層在電化學方面表現出卓越的性能。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創刊于2001年,由Wiley-VCH Verlag出版,致力于研究材料科學各個方面的突破性研究,包括納米技術、化學、物理和生物學等,是材料領域的權威期刊,在業界具有廣泛的學術影響力。該期刊屬于TOP期刊,Nature Index期刊,最新影響因子19.0。該成果的發表對持續提升我校材料學科的國際學術影響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有機無機雜化保護層工作示意圖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西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廣西民族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啟動基金的資助。(初審:唐國吉 編輯:韋麗娜 校對:林歡 復審:潘之銘 終審:王文娟)